Latest News

热点推荐

Application

报读申请

010-8215 8012
010-8215 9298

新时代下智慧城市发展之路

智慧城市并非技术智能化的终极形态,未来城市的发展始终以人为本,构建城市生命中枢体,用数据感知城市脉搏,让数据驱动城市健康发展 ,这是易华录人的荣耀和使命!

当前,世界各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形成基本共识,普遍认识到通过发挥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先导性作用,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。

从2012年国家发布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开始,智慧城市发展已进入到第十一年。结合多年建设情况分析,智慧城市发展在本质上仍然面临着“三个落后”的问题。

运行机制落后于先进技术

围绕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、区块链、智能制造、数字孪生、量子科技、元宇宙等关键技术的推陈出新。在智慧城市应用发展方面,也形成了城市大脑、一网统管、一网通办、数字经济、智慧交通、智慧社区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能力应用。
但是从全国调研情况来看,智慧城市主管部门在组织机构设置、单位名称、性质、行政级别及隶属关系都不一样,相关部门缺乏协调联动机制,导致智慧城市变成了以技术驱动,而非业务驱动的管理现状。
技术和运行机制同步问题不解决,是无法达到用数据管理、用数据说话、用数据决策、用数据创新。

政策规范落后于技术实践

技术实践已经证明,移动支付、无人技术、电子商务等平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,但政策的规则更需要重新定义和设计,政府的数据开放共享决定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,就目前来看数据的共享并不乐观。
由谁统筹汇聚政府、企业和市民数据,负责制定数据标准,围绕数据确权、数据使用、数据资产运营和数据交易等内容,目前仍然有较大的完善空间。

运营模式落后于智慧建设

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力点重在建设,时间紧、见效快成为一种常态,但往往忽视了运营的重要性。
建设单位按照政府要求完成规划的软硬件任务即为结项,对于建成后如何长效运营、能否实现迭代等问题不考虑也不负责,而政府运营能力不足,对项目把控力和约束力缺乏统一管理,面临运营机制不健全、安全管理不充分、场景设计不研判等突出问题。

智慧城市逐渐从细分领域向以城市大脑、一网统管的城市全域智能中枢平台升级。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,涉及计算机科学、地理信息学、交通运输学、城市信息学、区域经济学、公共管理学等交叉性学科,随着城市治理难度加强,对跨部门、跨业务领域的协同的要求更高。

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中,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,其中提到加快建设城市大脑、一网统管平台等智能中枢平台,以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作为物理载体,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,智能中枢平台能力将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充分体现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,并树立起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,实现对全链技术的融会贯通。

从数据湖战略延续性来看,逐渐从政府主导向地企合作、多元生态共同服务转变。回顾2020年至2021年中标企业分析,以龙头带动项目的企业为主,华为、腾讯、三大运营商中标的城市大脑项目,很明显从原来的单一主导模式向生态“联合作战”方式转变,近40家合作伙伴单位参与了智慧政务、电子证照等500余项政务项目。生态体系的建设和合作,将更好地拼接极具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蓝图。

建立数据驱动能力,促进智慧城市治理的长效运营机制。智慧城市业务首先从意识形态上,一定要将“数据围着服务器转”转变为“服务器围着数据转”。数据运营背后的逻辑是由政府各委办局的业务而产生的,通过数据体系建设标准和运营思维驱动政府机制改革和创新,加速推进行政法规、行业标准等数据保护基本法律的健全完善,探索数据要素市场规则。利用易华录数据湖优势,建立应急、公安、水务、医疗等各领域数据治理知识库,培养数据治理专业团队,研究完善“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”的数据要素交易流通的数据银行。

同时,构建智慧城市长效运营的指标体系,运用全局最优的方法以评促建,考核评价智慧城市建设成果,为财政拨款、项目申报提供重要依据,规范政府市场化运营的行为。

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发展机遇,积极推进智慧城市长效运营,有助于充分发挥海量数据资源利用,撬动经济和社会数字化转型。依托智慧城市智能中枢化、主体多元化、数据运营化的三大引擎,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,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,增强市民生活幸福感,使数据资源转化为社会的巨大财富,让城市变得更智慧!

文章转载于易华录

免责声明:本文为网络摘录或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